當前位置: 首頁 > 民辦幼小 > 幼兒教育

洛陽教育網:自然探究課程促幼兒自主成長

時間:2021-10-10 13:38:53 幼兒教育 我要投稿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指出,我國幼兒園存在“與環境接觸太少,在游戲室的時間太多”的問題。他認為,兒童的知識和經驗是在與自然和環境充分接觸中積累起來的。如今,自然教育的缺失在當代幼兒園教育中仍普遍存在,這也是近年來我園在自然探究課程建設過程中要破解的問題。

樹立課程愿景,確立兒童主體

探索自然探究課程模式,促進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自然中成長

我們總能看到,當幼兒在自然中游戲、在生活中學習時是最放松、最歡愉的。這是因為他們有著與大自然之間的天然連接,有著與自然互動的語言和方式。我園確立了自然生活的教育理念,并借力園所周圍自然資源豐富的環境條件、農村回遷小區家庭的社會文化背景,嘗試探索自然探究課程模式,促進幼兒在生活中學習、在自然中成長。以兒童為出發點的課程是我們在課程建構和探索過程中持續的追求和努力的方向。自然探究課程關注兒童自然成長的規律,其出發點是兒童,目標亦是兒童。

我們從改造幼兒園的生態環境開始,著手營造種植特色。保留了園里原有的小花園、小池塘,將草坪改成了小菜園,實行“承包責任制”,每個班分得一兩塊小菜地。菜地里種什么,班里幼兒自己投票決定。種子播下去,幼兒自己澆水、施肥、松土、除草……在教師引導下了解植物的習性,觀察植物的生長周期。

種植打開了幼兒探索的大門,幼兒真正成為幼兒園的主人,成為課程的主人。種植園中,根據季節和天氣的變化,幼兒共同探討適合生長的種植內容,植物成為幼兒最好的教育素材,播種、管理、收獲,體驗種植的全過程;寫生、測量、做觀察日記,幼兒隨植物共同成長。而同樣是種植,大、中、小班的教育目標卻各有側重:小班重興趣體驗,中班重習慣養成,大班重學習品質培養。種植過程中,幼兒不斷碰到各種問題:植物種得太密,需要間苗;種得太亂,不利于管理;值日生忘了澆水,植物打蔫了……發現了問題,幼兒畫下來、寫下來,或查找資料,或請教家長和教師,找出解決的辦法。

自然是幼兒生活、游戲的重要場域,也是探究內容的源泉。在課程實踐過程中,教師對兒童興趣和需求進行價值判斷,這種生成性的活動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來源于幼兒的學習需求,同時能夠回歸到幼兒的學習。

探索課程路徑,關注兒童視角

問題探究式綜合主題活動,是自然探究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

每個幼兒都作為一個積極的生命建構自己的生活,都是在自我建構的過程中得到發展。自然,能夠激發幼兒源源不斷的好奇、興趣和問題,作為教師要能夠“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為了更好地關注幼兒的發現和想法,引發幼兒學習和探索,支持幼兒持續探究的愿望和行動,我們嘗試以問題探究式綜合主題活動作為自然探究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在幼兒學習、生活和游戲經驗的基礎上,以幼兒自我探索和發現解決問題的學習為主。

問題探究式綜合主題活動以幼兒的問題為基點,以探究為核心,以主題活動為開展線索。它是一種更適合幼兒學習、貼近幼兒生活、符合幼兒發展規律的主題活動形式。教師在幼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對幼兒提出的問題進行價值判斷,并以此為出發點生成中心話題,深入開展多種探究活動,不斷拓展與話題相關聯的問題、概念和經驗。

中班主題活動“我的樹朋友”,源于季節的轉換中幼兒對樹木的變化產生的興趣:“為什么有的樹葉變黃了,有的還是綠色的?”“我們幼兒園里都有哪些果樹?哪些是在秋天結果子的?”通過前期經驗調查,梳理分享生成了主題活動,并隨著幼兒的新問題“為什么一棵銀杏樹結果實,一棵不結果實?”“為什么銀杏樹很臭?”“為什么有的樹落葉,有的樹不落葉,哪些樹落葉?”幼兒在觀察、記錄、對比、猜想、驗證的過程中解答自己提出的問題。

與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問題探究式綜合主題活動更關注兒童視角,以幼兒的發現、觀察、思考、討論、結論為發展的一個過程,以幼兒生成的問題為主線,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行動過程,能更好地發現幼兒、引領幼兒、發展幼兒。

發揮教師作用,支持深度學習

重視幼兒生成,但不輕視教師預設,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尊重幼兒主體地位

自然探究課程的最大特點在于給予幼兒自主的探索空間和自主的游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而教師作為兒童發展支架要素的有機組成部分,發揮著關鍵作用。教師并不是簡單追隨幼兒的興趣或者問題,而是要對興趣點和問題進行教育價值判斷,“把握好其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需要努力的程度,甚至引進具有激勵性而不是使其喪失信心的困難或問題,使兒童的活動復雜化”。

在自然探究課程中,重視幼兒的學習過程,但不輕視學習結果;重視幼兒生成,但不輕視教師預設,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尊重幼兒主體地位,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教師對研究主題的預設,源自對幼兒興趣與需求的關注、研究與發現,是生成基礎上的預設,是對主題特點、幼兒發展水平、學習規律等進行理性思考和安排的過程,不僅預設主題實施基本框架,而且預設幼兒學習環境和支持策略,確保主題活動能為幼兒成長提供豐富的經驗和價值。

在幼兒探究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幼兒行為—分析關鍵信息—解釋發展特點—支架策略嘗試—推動新經驗產生”的觀察步驟,分析幼兒興趣需求、經驗能力和教育目標之間的結合情況,創設更能夠引發幼兒興趣和探究的學習情境,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參與探索活動,并不斷產生新經驗、新問題、新探究。

戶外活動時,幼兒發現滿身泥土的小兔子旁邊出現了一個洞,很新奇:“是小兔子挖的?!薄笆切⊥米影巡莩怨饴冻鰜淼男《??!薄澳菓撌峭米拥男l生間?!泵鎸Σ煌穆曇?,教師說:“那咱們再觀察觀察吧?!钡诙?,幼兒看到了正在奮力挖洞的小兔子,一番討論后大家認為是小兔子不喜歡現在的家,所以才會挖洞,于是他們開始著手給兔子做新家。幼兒分成不同的小組,選材、設計、施工,邊探討邊解決問題。然而,新家完工以后,他們發現小兔子還是會挖洞,教師在安慰沮喪的幼兒的同時,順勢抓住契機,“小兔子挖洞或許不是不喜歡你們給它做的家,是不是有別的原因呢?”這一提問引出了“逃家小兔”的主題活動,通過查閱資料、詢問調查等方式,幼兒進一步了解兔子的生活習性,并通過實驗、觀察研究兔子的飲食和作息規律。

活動中,教師充分尊重幼兒的發現和想法,在觀察、聆聽的過程中,通過對幼兒興趣、問題中所蘊含的學習機會進行分析,將課程活動的生成與預設有機統一,用等待、提示、反問、提供材料等方式不斷支架幼兒探索,引發幼兒深度探究。

“當聽別人夸耀自己的孩子學英語、學算術時,我最驕傲的是,我的孩子知道了玉米怎樣生長、蠶寶寶怎樣吐絲,他學會了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發現美?!边@是家長和幼兒共同的收獲與成長。自然探究課程帶給幼兒的不僅僅是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更是主動發現、主動探究、主動學習的品質和能力,是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尊重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18638808044
18638808044
已為您復制好微信號,點擊進入微信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黑人|AV色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新妺妺窝人体色7777太粗|国模人体无码久久久久